(原标题:给美年大健康做一次“体检”)
作者丨吴玥
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
最近,爱康国宾因为“假体检”深陷舆论漩涡中。
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爱康国宾非但没能积极解决问题,其董事长张黎刚反而公开回复称“别指望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”。
爱康国宾傲慢的姿态,简直就如同一颗深水炸弹,将消费者对商业体验最后的信任炸得一干二净,也暴露了整个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病灶:低价扩张模式与健康保障之间的根本矛盾。
事实上,业内另外一家民营检测机构巨头美年大健康的也不太“健康”。对此,让我们从公司业务角度给美年大健康这家公司做一次全面“体检”。
美年大健康的困境也藏不住了
天眼查显示,【美年大健康产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】同爱康国宾一样,都成立于2004年。
表面上看,美年大健康是爱康国宾“祸从口出”的受害者,但实质上其财报数据早已披露,这个体检巨头美年大健康的困境也藏不住了。
7月14日,美年大健康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。
业绩预告披露,在2025年上半年,美年大健康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处于39.6亿元到42亿元的区间。与上一年同期相比,将出现0.12% - 5.83%的下滑。而净利润方面的数据更是令人忧心,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度在1.92亿元到2.36亿元之间,扣非净利润亏损预计达到2.05亿元至2.53亿元。
显而易见,美年大健康如今的业绩并不乐观,预计营收、净利润双双处于下降的状态。
事实上,美年大健康的业绩困境并非突然显现,早在今年第一季度,其经营状况就已显露出诸多隐忧。
财报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.54亿元,相较于去年同期,下降了2.62%。归母净利润亏损2.75亿元,虽然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.94%,但亏损这一现实状况依旧十分严峻;扣非净利润亏损2.82亿元,同比上升幅度为6.52% ,亏损局面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。
事实上,从2019年到2024年,美年大健康的业绩情况宛如过山车。
根据财报数据,2024年公司营收107.02亿元,同比下滑1.76%,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44.18%至2.82亿元,扣非净利润也同比下降45.52%。
可以说,这是继2019年巨亏8.66亿元后,美年大健康的盈利能力又一次呈现断崖式下滑。
但其实,尽管2020到2022年期间,美年大健康曾借助疫情红利短暂出现过盈利回暖的情况,但2023年便已经再现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困境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虽然去年营收波动不大,但净利润的持续暴跌充分暴露出公司核心盈利能力的恶化。
这一连串的数据清晰地表明,美年大健康正深陷业绩泥沼,盈利水平持续走低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其优势地位正逐渐被削弱,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此外,美年大健康的资产情况也令人堪忧。
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,美年大健康的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6.34%,这一数值显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,潜藏较大风险。
尤为严峻的是,该公司应收账款数额极为庞大,其规模竟达到当期归母净利润的965.78%。
如此一来,随着众多客户长期拖欠的款项不断累积,俨然形成了一个随时可能决堤的“堰塞湖”,将可能给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带来巨大威胁。
投诉不断,企业口碑受损
作为行业龙头,美年大健康的困境不止局限于业绩压力,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几年也在不断恶化。
最近几年,美年大健康旗下的体检机构多次被投诉存在体检敷衍、体检报告不准确、虚假宣传等现象。
在消费保投诉平台上,关于美年大健康的投诉屡见不鲜。
例如最近,就有消费者唐先生向消费保平台反映了一起体检误诊事件。
7月9日,他在北京美年大健康建国门分院进行常规体检时,CT报告显示其左肺下叶存在19×14mm的“实性结节”,并标注“肿块”等字样,同时建议前往医院进一步复查。这份报告让唐先生及其家人陷入极度焦虑。
为核实情况,唐先生于7月11日前往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复查。
令人意外的是,此次检查并未发现报告中提及的19mm病灶,仅在其右肺检测到一枚3mm的微小结节。
这一结果与之前的体检报告存在明显差异,引发对体检机构专业性的质疑。
此外,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美年大健康的投诉表现其实也同样糟糕。
搜索“美年”相关的投诉量惊人,高达36100条。投诉内容包含了价格欺诈、乱收费、乱推荐、消费误导等多个方面。
在体检服务投诉中,退款问题和虚假宣传问题都很突出。
具体表现为:消费者因未使用体检套餐、服务未按约定提供等原因申请退款时,常常遭遇机构推诿拖延、无故拒退,甚至出现客服失联等情况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。
此外,部分平台或体检机构以"超低价套餐""权威专家坐诊""全面检查"等宣传话术吸引消费者,但实际服务却大打折扣,如检查项目缩水、医生资质存疑、承诺项目未执行等,存在明显的诱导消费行为。
从这些接连不断的投诉情况来看,美年大健康在服务质量把控以及诚信经营理念践行等关键层面,暴露出了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。
收费环节,乱收费的情况严重,会使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,自身合法权益遭到侵害,原本对价格的合理预期被打破,进而对美年大健康的价格体系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与不信任。
而门店倒闭却不履行退款承诺的做法,无疑是对消费者经济利益的直接侵犯。
消费者基于信任支付了费用,却因商家经营问题面临资金损失,这自然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愤怒情绪和抵触心理。
毋庸置疑,价格欺诈和消费误导等行为,已经严重背离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和市场运行规则。
这种不正当的经营手段,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,让诚信经营的商家处于不利地位,还极大地损害了美年大健康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,使其口碑和信誉大打折扣,长此以往,会让消费者越来越不再愿意去接受美年大健康的服务。
行业竞争激烈,AI未必是解药
近年来,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与人口老龄化加剧,健康体检行业也迎来了春天。
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,2028年时,中国人均健康支出将达1.14万元,复合年增长率11.2%;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,2028年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。
虽然行业机遇更多了,但也涌现出越来越多新兴体检机构,正以差异化的服务、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体验吸引了大量客户,以至于行业整体竞争日趋激烈。
在这种行业大环境下,美年大健康也在积极寻求新突破。
当DeepSeek走红时,美年大健康紧乘AI医疗发展的东风,将“AI与医疗深度融合”确立为自身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。
公开资料显示,美年大健康在2024年财报重点提及AI技术提升。
主要聚焦于体检业务的完整流程,大力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,成功构建起一套涵盖体检前精准预约与健康咨询、体检中智能辅助诊断与高效服务、体检后健康管理跟踪与报告解读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、全链条AI服务体系,为用户带来更具科技感与专业性的健康体检新体验。
不过,目前AI业务体量依旧偏小,2025年一季度美年大健康AI相关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不足1% ,对整体业绩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。
况且,其他医疗体检机构也在积极布局AI行业,因此,在现阶段,AI相关业务要想担当大任,助力美年大健康摆脱困境,并不现实。
作为曾经的行业龙头,美年大健康正深陷盈利能力持续下滑、消费投诉频发以及日益萎缩的市场信任等困境,着实令人唏嘘。
归根结底,体检行业本质是医疗服务业,核心竞争力应是专业性与公信力。
然而,过度商业化导致的虚假宣传、服务质量参差等问题,注定会反噬企业根基。
对美年大健康而言,能否摆脱如今困境,关键在于要重塑医疗本质:严格质量控制、优化用户体验、重建消费者信任。
否则,在政策监管趋严和公立医院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下,舆论压力不会比爱康国宾少。
天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